1.4000字师德素养作文
师德在平凡中闪光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 陈敏从古至今,在历史长河中流淌了中国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,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圣的大国经历了太多的沧桑,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,但是它的儿女从不向困难低头,为了祖国的安危,不惜抛头颅,洒热血,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。
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,心中滴着雪。古往今来,英雄们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悲歌,一个个惊天地、泣鬼神的故事。
然而,这都是在表达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:“国家昌盛,匹夫有则”。一个国家是否昌盛与兴衰,其主要因素决定于“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富则国富”,如何使祖国花朵成为将来的祖国栋梁,这个重担就压在教师的身上。
共所周知,中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,有所谓“无地君亲师”之说,教师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,大概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是人类掌握知识,开发理性、奔向光明的引路人,而且既是“经师”,又是“人师”。也正是如此,才会有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烛成灰泪死干”这首诗生动描绘出当今教师这一行的真实写照。
教师这一行既是神圣的,又是祟高的;既是无私的,又是艰辛的;那里面包含着所有对自己工作尽心尽力教师的汗血与艰辛。平凡之中见伟大,普通之中见崇高,细微之处见真情,危难之时见精神。
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,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。正是如此,有人把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环献给老师,说: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!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!”中国第21个教师节的主题是“爱与责任”,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:“爱与责任”是“师德之魂”,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”,“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”。
爱是无形的力量,爱是师德的核心,爱是教育的灵魂。多年以后,在细细的品味中,我发现这一个简单的“爱”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。
作为一个教师,不但要担负起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重任,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,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,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;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,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,每一扇门的开启,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。结合我本人10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,谈谈我对“教师”这两个字的理解与认识: 一、乐教勤业,无私奉献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,都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中,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,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,“守身如玉”“一尘不染”,敬职尽责,做好本职工作,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。
教师是个清贫的职业,工作辛苦,报酬微薄,职业要求近乎苛刻,曾使很多人望而却步。而我从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的那一刻起,就树立了为之奋斗终身的信念。
“教师曾使几千人摆脱了愚昧,这可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,我已很知足了!”正是在像父亲一样的老前辈的言传身教中,我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与憧憬。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,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工作中。
多少次暮鼓晨钟,多少个不眠之夜,我的心都与学生们拴在了一起。哪个学生有进步,哪个学生思想有滑坡,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关心教育学生,也就失去了时空界限。
作为教师,我又能说什么呢?因为,教书育人,就意味着勤勉,意味着奉献。二、锐意进取,科学施教是教师爱岗敬业的主要表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: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”,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、主动地学习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,学会创造、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。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。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,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,他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,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。
我认为“育人”应该放在“教书”之前,作为一名教师,应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,正是因为我把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,才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生机和活力,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,学会做人。只有学生不断的积极参与,以自己感性之躯的各种感官理性地去触摸、去品味、去探究,用自己的生命和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去建构人生历程,让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,提高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,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有无数个教师就在这行业中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他们是平凡的,但他们那种在平凡岗位上无私的贡献着自已的青春,挥撒着自己的汗水,无私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将来的希望,让祖国昌盛在他们当中延续下去。请用责任唤起我们的爱心,让我们用爱与责任融铸不朽的师魂!我要说,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,我会把爱与责任牢记心间,会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我的学生和我所钟爱的事业!亲爱的同事们,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用爱心教会学生担起责任,学会做人。
2.跪求小学生五年级关于德育的作文!!各位大仙帮帮忙!!
我的妈妈个子不高,红润的脸,浅浅的眉,眼睛总是笑眯眯的。
她里一家婴幼儿用品商店上班,经常忙得按时回家,可算得上是“神龙见首不见尾。” 每天早晨,我的妈妈早早起来早饭,找好我当天要穿的衣服。
早饭的是我见到妈妈最多的时候,晚上我梦乡的时候她才回来。 听爸爸讲,现在社会上找份工作不容易,要珍惜岗位。
我渐渐理解妈妈,我从心底里说:“妈妈,辛苦了!您是我的好妈妈,更是忘我工作,令人尊敬的好员工。”妈妈身上有许多让我钦佩的地方,就有她孝敬老人的可贵精神。
几乎每逢双休日,妈妈总让我给爷爷奶奶捎带好吃的东西,有时她亲手做,有时街上买。 奶奶常在街坊邻居面前夸儿媳妇孝顺。
看似平常的小事,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。我要向妈妈学习 ,继承传统美德。
学校里,我模仿课文写了一段散文,名为《妈妈的爱》,把它献给我亲爱的妈妈。 有很冷很冷的日子里,妈妈到学校接我。
一件棉衣披在我的身上,寒风却刮在妈妈单薄的身上。 啊,妈妈的爱是温暖的棉衣。
有一回我饿了,妈妈买回德克士汉堡。舍吃,带回家给我解谗。
啊,妈妈的爱是香喷喷的汉堡。有一次我围棋比赛获奖了,妈妈心里欢喜。
叮嘱我骄傲,期望我的再一次。啊,妈妈的爱是殷切的教诲。
每一天下班后,妈妈总是拖完这屋扫那屋。我的小屋里,总是干干净净的。
啊,妈妈的爱是干净的小屋。总之,妈妈为我付出的心血,为我付出的爱是难以想象的。
我要努力学习,孝敬妈妈,让她的付出能回报。妈妈的生日快到了,我精心制做了一张贺卡,还用攒的零花钱预定了虽小但吃的水果蛋糕。
妈妈,让我对您说一声:“我爱您!”。
3.2009年洛阳市小学生“德育小故事”作文要求:文章写自己亲身经历
德育小故事一个小故事,就可能表达某个人的德育程度。
可能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就会透露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上下。今天,我在楼道里看见了不经意的一幕,却从中让我懂得了德育。
晚上,我走在楼道里,听见有“哗哗”的扫地声,我没在意。 不一会儿,我看见一个大约十五多岁的姐姐,正在用心地扫着地。
她看见了我,对我说:“小妹妹,你好!”我们虽然素不相识,但她以她的品质吸引了我,我也高兴的回了一句:“姐姐好”我进到家里,爸爸问我:“门口谁在说话?”我说:“一个姐姐,正在扫地。 好像是邻居吧!”爸爸走出来对那个姐姐说:“你好呀,你是这儿的吗?”那个姐姐回答道:“是呀,我是三楼的。”
爸爸说道:“你真是好人,虽然只是普通居民,但还是来打扫。这儿虽不是你的家,但还是像家一样的来清洁它。
你真是好人。”说完爸爸便关上门,转身走进家。
关上门,我对爸爸说:“像这种懂得环保,还乐于助人的居民越来越少了。尽管她只有十几岁的年龄,却懂得帮助别人,真是好人呀。”
如果每个人都拥有着这样的品格,那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!本人自编。
4.小学作文
(第一篇)时至今日,还没有什么能象环境问题那样让人揪心的了。
其实,这是一个在60年代就提出、并在世界范围倍受重视的问题。但在人类阔步迈向21实际之时,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,反而更加恶化了,为了更加了解环境问题,我们小队开始进行调查: 调查时间:2003年8月26日。
调查地点:河西新民路口。 调查人物:一名小伙子。
调查起因:小伙子把白色垃圾和一双筷子扔进花圃。 我们走近小伙子,直问:“你为什么要将垃圾扔进花圃?”没想到小伙子的回答出人意料:“大街这么干净,那么垃圾,只好扔到暗处。”
这句话使我们顿生感叹:就在几年前,出行的人们习惯审视周围的环境,习惯抱怨环境的脏乱。 而在今天,随着各地环境的加强,城市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增加了,上档次了,整洁的瓷砖、如茵的绿地成为许多城市的新面孔。
人们发现了这微妙的变化: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变了,由审视者变为被审视者。“人们啊,你们的行为是否与整洁的环境和谐如一?”这是环境对我们的审视。
白色垃圾对人类有很大的危害。一只小小的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,它大约0。
4克。可是北京人每天只消费一个,就会产生4吨的塑料袋垃圾。
每个人都有享受一次性筷子的权利。或许你不曾想过,哪怕我们每一个人这辈子只用过一次,我国也得砍掉15万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。
我国每年因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的林料就达200万立方米。这足以让长江泛滥洪水。
你能说,环境问题与白色垃圾无关吗? 人们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改变着环境,改变的环境对人们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。因此面对环境的审视,需要自信,更需要自警 (第二篇)今天,我围校园走了一圈,发现校园里的垃圾还真不少,塑料袋,碎纸,雪糕纸…… 这些引起了我的反思—— 我们天天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。
生活在这美好的一切当中。地球妈妈慷慨的为我们提供各种无限而又有限的资源,让我们“丰衣足食”,而人类不但不知足,反而还破坏地球母亲。
随着时代的变化,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他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做成木船、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对人类有利的东西,而这些在人类的眼里总是一闪而过,对于大自然是多么大的破坏。 虽然,现在人们处处在宣传环保,呼吁绿色,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破坏者的脚步,一棵棵大树仍在倒下,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。
现在,由于人类大量地砍伐树木,所以现在荒漠正吞噬着大自然,吞噬着整个地球,人们啊!难道你们就心甘情愿地看着大片的绿的被破坏?这种塑料很难腐烂,被称之为“白色污染”,用过的废弃物十分难以处理。 如果埋掉,会破坏土壤结构;烧掉它,能生产出氟化物,氢化物等有毒或剧毒气体,危害人畜。
真没想到,一个小小的塑料袋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。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播种的灾难时,大自然已愤然回击。
海洋与大气向人类发出了警告。全球不论哪一个海域,不管它与工农业活动区有多么遥远,从北极冰岛到南极大陆,到处都不同程度的监测到有害物质,唉!我以前喜欢的海洋到哪里去了?绿如蓝,成记忆了吗? 我呼吁:不要再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了,保护环境人人有责,保护环境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! (第三篇)在今天的作文课上,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——我们与周围的环境,我想着文章的内容,不知不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…… 那是一个星期天,我和妈妈一起到小区里散步,当入过演武池时,一股刺鼻的臭喂迎面扑来,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景象:生活垃圾、死鱼全漂在池面上;水里的鱼正吃着那些生活垃圾;有人把脏水往池子里倒……“妈妈,好恶心啊!”我捏着鼻子、板着一张脸对妈妈说。
“是啊,这种‘大肚子’鱼卖到市场上,会让多少人生病,甚至死亡。”妈妈意味深长地说。
这时,我想起在去外婆家路上看到的情景。 外婆家在城乡结合部,那儿的工厂不断地大量排放着废气、废水,路上随处可见生活垃圾,工地不断地发出些噪音,使附近的居民不得安宁等等,都使得这里的环境变差。
我们周围环境的污染,是人类在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,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时所产生的问题。 我们做过的问卷调查中,许多厦门市民认为厦门市区的环保工作做好了,却忽略了城乡结合部。
还提出垃圾分类没做好,应对市民加强宣传力度,对市民乱丢垃圾的现象引起重视等意见。 我们只有正视现实、正视危机。
除此之外,任何消极退避都于事无补。只要人人都为环保献出一份力,我深信,总有一天我们与周围环境又会和谐起来,而且将更持久,更完美。
小伙子把白色垃圾和一双筷子扔进花圃。 我们走近小伙子,直问:“你为什么要将垃圾扔进花圃?”没想到小伙子的回答出人意料:“大街这么干净,那么垃圾,只好扔到暗处。
” 这句话使我们顿生感叹:就在几年前,出行的人们习惯审视周围的环境,习惯抱怨环境的脏乱。而在今天,随着各地环境的加强,城市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增加了,上档次了,整洁的瓷砖、如茵的绿地成为许多城市的新面孔。
人们发现了这微妙的变化: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变了,由审视者变为被审视者。 “人们啊,你们的行为是否与整洁的环境和谐如一。
5.德育作文500字 急呀(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德育作文)
德育 说真话为什么这样难 刘珊珊 我本来是一个很喜欢写作文的初中学生,在小学时,老师常常在作文讲评课上让我给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,因为我写的作文好,也常常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。
但上了中学以后,情况就变了,一到写作文时,心里就发怵,经常为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而犯愁。 事情缘起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,这次考试的作文题是“我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”。
看到这个题目,我迅速在脑子里把给我们上课的几位老师“滤”了一遍,觉得印象深刻的只有我们的班主任。她给我们上数学课。
这位老师在我们心目中,实在无法让我们说出“尊重”两个字,但印象太深刻了。她有一个BP机,上课时,只要BP机一响,她就把我们丢下,慌慌张张跑出去打电话,耽误十几分钟是常事。
更可气的是,她常常把那些游走于校园内的书贩手中的盗版书推销给我们,我们从书贩那时买一本同样的书,价格至少可便宜一半。这些复习资料成了我沉重的负担,由于书中错误很多,很多题根本无法做,但不做不行,老师要检查。
她很少给我们批作业,一般是在作业后面写个“阅”字和年月日了事……一看到这个作文题,这些事涌上心头,于是她就成了我作文中写的“印象深刻的老师”。为了不让批卷老师反感,在文章结尾还特意写了一句赞美老师的话。
考试成绩公布以后,我发现我的作文成绩是全班最低的,只得了18分(满分40分)。后来我找语文老师询问原因,语文老师甩给了我一句冷冰冰的话:“你的作文思想内容不健康。”
我真不明白,难道写老师就非得写老师像春蚕、像蜡烛吗?非得无中生有地去编一些冒雨送学生回家、带病给学生上课的故事才“思想内容健康”吗?多年来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在作文中写真话,抒发真情实感,为什么我写的真话就只能得18分呢?多亏这次期末考试还是不太重要的考试,如果是日后的中考,我真不敢想,如果写了类似的真话的文章,会有怎样的结局。 刚学过的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次作文训练范围就是“说自己想说的话”,但说自己想说的话为什么这样难? (《语文报》初中版编者按语:编发了这篇稿件后,心中颇感沉重。
文中牵涉到话题很多,仅就考试而言,就说出了目前考试中作文评卷的一个重要流弊。本版将继续就作文考试改革的内容展开讨论,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。)
刘珊珊的文章,引起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作文教学的沉重思索。 叶姗姗的作文错在哪里?她有没有所谓的“走题”?老师这样打分是正确的吗?老师为什么会给她打上不及格?什么叫做思想健康或者不健康?无中生有地编一些好人好事来歌颂老师是对的吗?可以实事求是地写老师的行为举止吗?…… 多少年来,在教授学生作文的时候,我们经常以“学作文就是学做人”、“教作文就是教做人”为宗旨,而这种带有方向性的道德判断,也成了多年来作文教育中的德育标识。
我们许多教师正是以德育的目标来教导学生作文的。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,作文教学的具体体现就是一些道德化选题的屡屡出现,如:“一件有意义的事”、“责任”、“一屋不扫焉能扫天下”、“我心目中的三好学生”、“一个高尚的人”以及采摘一些古书中忠孝节义的故事作为作文的材料。
至于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碰到了“一件有意义的事”,是否已经具有了高度的“责任”感,心理是否已经成熟到了具有“一扫天下”的抱负和雄心,是否对传统的封建道德具有了批判继承的能力,或者说,学生是否有可能写得出、写得好这样的文章,这些选题对学生的作文学习是否具有诱导作用,则没有考虑或者考虑不周。 学生是无辜的,由于没有激情、没有体验、没有材料、没有生活,学生要写出这样的题材或许有困难,没有办法。
于是只好抄抄“好词好句”,背背相似文章,编造“好人好事”,翻看一些所谓的《议论文论据选》以及堆砌出一些“假大空”的东西来应付交差—— 某些语文教师也正是这样教导学生作文的。 这样,作文开始走向了异化——不是“以我手写我口”,而是以我的手证明一些什么,附和一些什么,附会一些什么,编造一些什么。
而在证明、附和、附会、编造的过程中,教师以及教师出的选题,就成了主宰一切的东西,指导一切的东西 —— 升学考试的题目就是如此。我们平时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创造性,在此已经荡然无存。
此外,还有一个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,就是以上的德育口号还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认识偏差。 在此,“做人”,作为学生,当然就是做一个好学生,好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必须尊重老师,而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“尊重”的一个重要含义,就是“为尊者讳”——不能批评你所尊重的人。
于是,一个作文评估中的逻辑就这样形成了:不能说批评老师的话,否则就没有做到“为尊者讳”,就是不尊重老师,就是没有好好做人,就是道德有问题,就是没有写好文章,就应该打低分或者给不及格。 说刘珊珊“思想不健康”的语文老师,正是以这样的逻辑给她的文章打上不及格的。
其实,在以德育为核心的“素质教育”中,德育本身也有着“应试教育”的德育和“素质教育”的德育之分。我们在单纯以政治考试的考分和背。
6.幼儿园综合素质作文人品教肓才是最好的教育800字
作为应试作文,要密切地结合岗位、结合时事、结合自身来写作。那么,我们的岗位是什么呢?是教师,是幼儿园教师。所以,在作文中要突出: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,面对的是年龄不足7岁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幼儿。教师本身的道德水平高低,不仅决定着保教工作的质量,而且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。从时事来看,负面新闻包括多家幼儿园给幼儿服用“病毒灵”用于预防幼儿感冒和春季传染病,以保证幼儿出勤(其背后利益动机就是幼儿出勤率影响到幼儿园收入高低)新闻媒体也曝光了幼儿园教师扇耳光、拎耳朵、剪鼻子等人身伤害事件,导致家长战战兢兢甚至让孩子随身带着录音笔去幼儿园。从自身来看,我们参加资格证考试,是要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,那么在师德方面,就要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不仅要教好书,还要育好人,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。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,而且也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,起着“以身立教”的作用。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,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,才能以德治教,以德育人,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。
以上内容分析到位,这篇作文的基本分数就可以得到了。想要得高分,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:“人品才是人的最高学历”。这句话要如何理解呢?显然是说在选拔幼儿园新教师时,不仅要看通过学历表现出来的能力,还要看人品。这个点,在我们写作时不可忽略,要用一定篇幅进行论证,后面还要有具体对策,如何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合格幼儿园教师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奋进范文网 » 小学德育综合素质作文范文